我終於補到這部電影了。

 

(本文牽涉電影劇情,請斟酌點閱)

 

  故事敘述十七世紀,耶穌會的羅德里哥神父與加爾倍神父,為了找尋先一步到日本傳教卻失去下落的費雷拉神父,而決定前往日本,卻看見各種日本當局壓迫基督徒的可怕行徑,不知不覺中,自己也被牽連其中。

  我得說,台灣景真的超美,海啊、山啊,美哭我。end roll沒有配樂大巡禮,而是用了那些取自大自然的錄音,也是令人滿滿感動。

  雖然沒看過馬丁‧史柯西斯宗教三部曲的前兩部,但《沉默》能看出這部改編自遠藤周作小說的電影,或說這個故事,對基督教做了終極的反思。

  電影前半段以展現日本基督教受壓迫的窘態作鋪陳,神父們躲藏追查、害村民被抓,到自己被抓、看著教徒因自己受害,種種的氛圍營造出的情緒內斂又壓抑,在瀕臨崩潰與爆發的邊緣,羅德里哥神父終於與棄教的費雷拉相遇。從二人的重逢會談開始,前面的鋪陳終於發揮效果。

  費雷拉說:「日本人無法相信超越自然的存在。」

  《沉默》裡年輕的羅德里哥神父與費雷拉神父在寺廟中的整段對談相當精彩,它赤裸裸的道出基督教裡帶著高傲、侵略、鎮壓性質的「將榮耀獻給神」以及其教義帶來的種種矛盾。

  不只日本,在世界各地的古老神話中,神祇反映的是大自然,而非超越。基督教的發展脈絡在這點上的確值得讓人深思。當一個宗教帶著唯一神禁止信徒接近其他可能的時候,要如何達到聖經裡所要求的謙卑與虔誠──要是真的懂謙卑,就不會高傲的對一國發動宗教,或提升一個層次謂之文化侵略的行動。

  基督教宣揚的「救贖」一詞相當誘人,只要告解就能洗淨罪孽,這與贖罪券無異的詞語正是使日本人誤解基督教的起點,起碼我在吉次郎身上就看到了這一點,為了獲得寬恕而信仰,但這樣的寬恕只會帶來更多痛苦與矛盾,基督教信仰已與毒品毫無分別。

  當然,井上的手下(對不起,我真的一直都不知道他的名字)直接點破了現代人對基督教反感的原因之一,「佛教也講求濟世助人,與你們的目的一樣,為什麼不能異中求同的共存呢?」對吧?當眼界與心靈都開放了,就會看見很多古老的智慧指向的道路與徒留形式的基督教背道而馳。

井上的手下與日本官吏抓了基督徒後要他們踩基督畫像,口上都說,「只是個形式而已。」這句話也很有意思,對應費雷拉所說的,基督教傳到日本(或說是在本地歐洲也越發如此發展)已失去原有的精神,「只是個形式而已」。反過來說,心中若有那份精神,耶穌畫像、神父的名份都不足以代表與象徵這份精神。

  井上的左右手就曾經說過,羅德里哥是個傲慢的傢伙,跟之前的神父都一樣;費雷拉在棄教之後卻說,「日本這裡的所有事物都有智慧。或許這就是『發現神』的意思。」這樣的對比很有趣,也很有衝擊性,同時也為「為什麼這些神父的神總是沉默」給了一個晦暗不明的解釋。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大概在一年前,我寫下這樣的句子:「信仰是一面鏡子,它以及在其中的神祇反映的是你自身的樣子。」我忘了是什麼樣的體悟讓我做出了這樣的結論,但我想某種程度上,羅德里哥與費雷拉最後選擇踩碎的不是耶穌的畫像,而是他們投影了自身的「沉默的神」,踩碎了那個固執、高傲的自以為是之後,真正的神就在裡面,神便不再沉默。

  這個神,才是羅德里哥神父在最一開始嘴上說的「真理」。既是愛、憐憫、救贖與完整,但祂也如電影名稱,低調又沉默。

  這很值得再三咀嚼與思量。

  《沉默》的層次不僅如此而已,或許這段對談指出基督教的矛盾是其中一個精隨之所在,當然背後還有文化衝突,然而我認為整部電影中神之所以沉默是因為,它說的故事關乎人性。

  整部電影看下來,我只覺得原著遠藤周作根本是個先知。我說的就是基督教意義的先知。

  最後我要說一下,以上看起來好像很反基督教,我也很常讀一些會被稱為異端的書,其實我是受過洗的(我沒在開玩笑)。而且我剛受洗的前幾年,跟那些神父一模模一樣樣,覺得自己是受恩寵的、被揀選的,但是後來才慢慢知道,這些都只是心靈上的愛慕虛榮,到頭來心裡還是空的,什麼都沒有。

  更別提裡面有沒有神了。

  費雷拉最後苦勸羅德里哥棄教時說,面對被行刑的已棄教教徒,耶穌基督也會選擇棄教而拯救他們的性命。經典上只有說耶穌為我們贖罪而死,但沒有說萬一他不在十字架上會怎麼選擇,但我相信費雷拉說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