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全沒有看過預告片、不知道劇情梗概,也不曉得演員卡司的狀況下,與朋友進電影院看了。對我來說,這部電影真的相當好哭,即使我嘗試要以Google Earth的超強置入性行銷轉移注意力,但還是哭到眼睛發疼。

 

(本文內含電影劇透,未觀看本片者請斟酌點閱)

 

  男孩薩魯是印度貧民區的孩子,強行要跟著哥哥古杜打夜工,卻在半路疲累睡著。與哥哥約好在火車站月台等他工作結束,沒想到醒來後,他上了一列停靠的無人火車,在上頭不小心睡著,等他醒來時,列車已經不知道行進到何處。

  火車在人滿為患的大車站停下,他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也不知道家鄉該往什麼方向,聽不懂的孟加拉語讓他困惑。流浪的日子裡,幾次差點掉進人口販子的陷阱,最後終於經由幫助,被澳洲的白人家庭收養,受到良好的教育,一過就是二十五年。

  但當他被同學問及是從哪裡來、看見哥哥約好要買給他的印度傳統小點、聽見流浪時對他好過的大姐家裡播出的英文歌曲,痛苦、迷惘的經歷再次湧現。

  他嘗試在地球這一端尋找家鄉,透過網路,逐一確認每個可能是他與哥哥分別的車站,但都一無所獲。

  徘徊在思念原生家庭,與割捨不掉收養他的養父母之間,使他煎熬。

  在一次情緒爆發之後,回憶與電腦螢幕一同遊走,滑過他以為能找到家的範圍,在某個深山處,他看見了回家的路……。

  這並不是一部勵志電影。

  勵志電影總是說著目標篤定的主角,為了達成成就,遭遇挫折、然後再站起來的故事。

  然而《漫漫回家路》的薩魯只是想要回家,卻連家在哪裡都不清楚,他內心裡的種種糾纏、想念全都不知道該往哪裡傳遞,他肩上的茫然、深沉、絕望就像海浪一層一層的拍疊上來,幾度讓人喘不過氣來。

  這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薩魯最後肯定是回到家鄉了才會有其問世,然而我認為,這段故事的重點或許不在於薩魯有沒有回家。

  露西問薩魯,萬一他找到家鄉了,但他的家人都不在了,他怎麼辦?

  薩魯想找的,是關於那段過去的碎片。

  因為大人們告訴他,發布在報紙上的失蹤人口廣告沒有回音,那份報紙很多人都能看到,但都沒有人來認他,所以只能安排他讓澳洲家庭收養。

  他在答應之前確認了好幾次,「你們真的找過我媽媽嗎?」

  是不是,他幼小的心靈中在當時被失望充填了,才會想放棄繼續找尋回家的路?當他長大時才發現,雖然生活艱困、不富裕,那些過去卻是他一輩子都不想忘掉的碎片,若不去撿起來,鬼魂永遠都會壓在他的心上。

  一起觀看這部電影的朋友讚嘆,這就像是出了遠門尋找寶藏,到頭來卻發現那東西就埋在自家後院一樣。

  後來想了想,薩魯的狀況有些不同吧,他甚至不知道自家後院在哪裡。

  但是也沒錯。我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在探尋人生的意義,最終才會發現最能安身的竟是自己的來處。不一定是指原生的家,而是那些構築最初我們的那些碎片,因為曾經迷路過、追尋過它,回過頭來時它才能那麼耀眼。

  薩魯也是因為撿起那些過去的自己,與親生母親重逢,得知兄長已不在人世後,卻能繼續向未來邁進。他面對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缺席的愧疚,帶著兄長的鬼魂一起沿著鐵軌向前走,無論他會到哪裡去都沒關係,因為他已經找到回家的方向。

  這部電影最讓我無法克制自己大哭特哭的除了薩魯與親生母親最後終於重逢,還有妮可‧基嫚飾演的養母與薩魯的一段對白。

  薩魯對養母說,「既然你決定收養我們,一定也要將我們的過去一同接收。」

  他一直以為養母是因為無法生育、沒有細想就收養了他,養母蘇以真誠自白做回應,讓我深受感動。

  她與丈夫是可以生育的,但是他們決定要收養需要幫助的孩子,無私的、無償的,因為她的童年並不幸福,所以她願意付出自己所能給的。

  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是無法以文字說明我到底多感動。

  她的這段自白,與她剛收養薩魯時,曾對聽不懂英文的他細語呢喃是相呼應的。她說:「沒有關係,總有一天你會對我說出一切,你是誰、你從哪裡來,我都會聽的。」蘇早就預料到了,總有一天,薩魯會想回到自己誕生的地方,但是她願意照顧這樣一個總得放手的孩子。

  我幾乎無法想像世界上竟有願意這樣付出的人。

  這部電影能說的還有很多,比如說曼托許這個角色。與其說薩魯討厭他讓養母傷心,不如說他像是一根刺,提醒著薩魯一直想忘記的古杜在世界的某處等他。礙於篇幅,真的無法再說更多。

  《漫漫回家路》有很多鏡頭都相當美麗,記得上一部看到這麼多美麗構圖畫面的電影是《愛與黑暗的故事》,但是我更喜歡《漫漫回家路》的景。

  雖然故事沉重,但鏡頭裡總是有光。

  從門縫透進的一點陽光、暴雨時的彩虹、深夜時窗外的路燈與月光,以及與兄長一起走過的鐵軌上灑著夕陽,等等。那些鏡頭精緻、美麗,有時候孤寂,但透著溫柔,而且總會有光。

  我喜歡電影拍攝年幼的薩魯穿過枯林回家的路,後來長大的薩魯回家時,也以同樣拍攝背影的手法,表現他走上久違的回家路。一樣枯黃的林子,一樣色調的溫和陽光,落葉、石子,好像每踏一步,像枯葉的蝶或是蛾就會飛起,鏡頭會回到最一開始的景色,兄長就站在那裡。

  每一步他曾走過的路,真的都是「漫漫回家路」。

  我願意再看一次,或再看兩次,或者更多次。

  最後,這部電影感人之處,除了劇情、畫面的那些充滿意象的鏡頭,配樂也功不可沒。不斷重複的主旋律以簡單的提琴與鋼琴做些微變化,反覆但不會無趣,反而情感真摯,讓人久久無法忘懷。

  主題曲SiaNever Give Up」流行樂元素與電影有些搭不太起來,但獨立出來聽卻也是不錯,聽得出其中精心鑲嵌進印度元素。

  這部電影唯一讓我困惑的地方大概在,海報上魯尼‧瑪拉占了很大的畫面,戲份其實只有一點點吧。

  它是我2017年的第一部院線,很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