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林俊傑透過相機鏡頭,拍下他所看到的世界,加上他親身經歷修飾而來的點滴文字,編撰而成的故事影像書。
坦誠的說,其實我是林俊傑茫茫粉絲海中的其中一小點,即使十年一路走來,他的每張專輯都收在我家的CD架上,演唱會目前在台北的兩場都去過,唯獨就是沒有瘋狂到簽唱會、節目錄影都要跟去。我沒有那麼狂熱,但我敢說我一樣喜愛、欣賞他,不輸給任何一個歌迷,雖然沉默了點,但這就是我表達支持的方式。
其實這本《記得》出書的時間點是距離上一張專輯《學不會》比較接近,但那時候真的是揮霍無度一直沒辦法下定決心滿這本書,才拖到這張《因你而在》才一起將這本書買回來。
沒有加入後援會等等粉絲組織的我,對於林俊傑的認知,一直以來都是除了維基百科、新聞(當然新聞能擷取相信的事實不多)之外,就是他的歌、他的聲音中的情感。而《記得》真的名符其實,就是一本將他內心比較隱私的一面,化作文字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赤裸裸的告白和忠言,甚至是那一點點的寂寞、那一點點的孩子氣、那一點點的黑暗、那一點點對感情的渴望,都在書裡。
雖然文筆不是頂好,卻是全然的真摯、讓人感動。他說他知道自己的個性矛盾,是真的,字裡行間透露出他知足,卻又忍不住有些許的寂寞。他說他個性很極端,是真的,他的文章有時候很光明,有時候卻透露著黑暗。
十年以來,從沒有一次覺得原來可以跟他這麼接近。有些文句,沒有跟他一樣經歷過,絕對是寫不出來的。而我佩服他、佩服這本書,是他勇敢的寫出來了,和他親近的人、粉絲、甚至是只聽過他名字的人或是路人全然的坦誠,以一位創作者來說,作品流露真情很重要,但能做到如此的人真的不多。
我很喜歡他寫在書裡的一段話,正好讀到的時候正在經歷一些事。
『一個人即使做得再好,世上總有些人會有意見。習慣便好了,專心繼續走自己的路比較重要。』我想某年金曲獎的事鬧得有點小大,沒讓他消極太久,就是因為有這麼一條信念在,很慶幸如今他也仍然走在自己的路上。
前陣子在KKBOX上到他的音樂聊天室,聽他播歌,看著他和歌迷互動,思考著書中、歌中、網路那端的林俊傑是哪個林俊傑。在聊天室中的他也很真實、接近,那就是書中、歌中的他。林俊傑就是林俊傑。就算唱片公司換到華納之後真的覺得舞台上舞台下有了鴻溝,但林俊傑還是林俊傑,如同粉絲們以自己的方式看著台上的他,他也以他的方式看著台下的我們。這本書,有著這樣的魔力,將遙遠無法觸及的人瞬間拉近到你面前。
或許你會說我為喜歡所以盲目,看不到一位表面「偶像」的內心真實。其實一個人的文筆,不看好壞,是可以看出他內心的最深處的。我喜歡讀書的原因,就在這裡了。
接著說說他拍攝的照片吧。其實我一點也不懂攝影,但那些出自他的手的鏡頭卻讓外行的我感到舒適、感動,尤其是幾張天空做背景的照片、家庭為主題的、以及一些光與影,我不會用尖身的形容詞形容,不過以古典藝術家來比喻,那些照片就像是林布蘭特和維梅爾的融合體,天藍得很漂亮,光與影各有特色卻又融合的恰到好處,說是光影魔術師與藍彩魔術師的綜合體也不為過吧XD
很不幸的,據說今年的演唱會辦在七月,而我的國考也在七月。幾年一度也可能往後會是一年一度(咦)的大型演唱會,說不定就會這麼缺席一次。很想聽現場的「因你而在」,很想聽現場的「One Shot」,也很想再聽一次我的初戀「江南」。
所以!現在開始集氣!演唱會辦在22號之後吧!
另外,《因你而在》的十部微電影,雖然還沒全部看完,但是〈十年〉那篇故事真的是美極了,真的很美,美到讓人落淚。喜歡專輯概念微電影〈因你而在〉中的那場雨,但〈十年〉的那場雨更是專屬於重逢後的愛,更美。
說愛真的不為過,但「愛」一說出口就太過狂妄、又過於做作。你懂、我懂就好。每一張專輯是你的心,也是我的心,十年剛好而已,我們還有九千九百九十年,直到一千年以後。
十年前,我還是個愛在操場上玩躲貓貓的小鬼,做夢也沒想到十年後會乖乖讀大學努力拼國考,逐步成為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人。十年後我會在哪裡?
少見的感性讀後感,獻給你。
以上。
還有好多個十年,請繼續走下去。
你的音符就是手,而我會和大家一起將其輕輕挽起。就像你說的,『這個世界之所以如此特別和溫暖,是我們的身邊都有著別人,並不孤單。』
我希望十年之後,能和你一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