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看它上映時,心裡就暗暗為她感到一絲擔憂。近幾年來,只要一提台灣以「食」為題材的電影,就會想起陳玉勳導演的《總舖師》,至今仍然是我心目中,這幾年來看過最美味也最感動人心的台灣電影。在看見同樣以「食」為題材的《神廚》時,不免替它捏了一把冷汗。

(本文牽涉電影劇情,未觀看者請斟酌閱讀)

 

  故事敘述女主角姜七寶,為了替生病的阿嬤煮出一碗麵,而開始接觸料理,期間她與其他四位好友意外發現「姜家膳本」下部,於是受阿嬤的託付,五人決定復興一代姜家神廚寫在膳本中的菜色。另一方面,他們遇上了帶著女兒下鄉的吳志明,吳志明在得知姜家膳本的存在後,急於證明自身也可以有一分成就,便與五人一同籌備餐廳和尋找姜家膳本缺失的上部與殘頁。

  雖是以「食」為標榜,其中帶出的「家人」的概念卻無處不在。無論是無血緣的四位年輕人都跟著七寶,喊七寶的家人阿嬤、阿公,或是吳志明與女兒樂樂之間,從最初的隔閡,看似無愛至意識到有愛的過程,其中的人心情感羈絆相當感人。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吳志明的轉變,以及周邊那些逃跑半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朋友的扶持。馮凱導演繼《陣頭》之後的這部作品,重現了台灣鄉下人的人情味,人與人之間相處之緊密,無血緣的人們組成互相包容、體諒、扶持的大家庭,也延續到了《神廚》裡,一再的提醒我們這塊土地上有愛。

  然而《神廚》卻也是一部令人在多處感到遺憾的電影。

  除了劇情套路上可以看出與《陣頭》神似卻遜色不少之處,角色之間對白也時常出現不合理的情緒,如姜七寶在得知吳志明隱瞞她做菜不好吃,還反向鼓勵她開餐廳時的激烈反應,讓我頻頻出戲。雖然可以理解受騙的當下心裡不好受,但她與吳志明的對峙對白還是讓我心裡充斥著滿滿的違和感。

  在提角色的鋪排上也很可惜,每個角色都不夠有其特色,雖說是因為想要製造大家庭的多元包容,但很可惜那幾個無血緣的角色仍然淪為路人,除了幫吳志明疼女兒、訓練吳志明的廚藝時順便嘴上報一箭之仇讓觀眾笑笑之外,這些角色怎麼看都覺得很冗贅,也很可惜。

  但撇除這些小細節上的缺點,我個人相當喜歡循線尋找膳本的伏筆,雖說尋找到上部與殘頁都可說是意外,卻在意外發生前都有帶到那些隱藏膳本的東西的存在。無論合不合理,我挺喜歡這種大家一起努力之得到回饋的路途上還能撿到bonus的情節,或許是因為現實上不會出現這麼好運的事,所以在電影上看見這樣的情節會有補償作用的飽足感吧。

  無論如何,就小品電影來說,《神廚》算是可以看看的勵志故事,雖然有些小小缺憾,不過整體上來說,還是有其可愛及可看之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