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寫讀後感了,有點緊張(?)

(本文牽涉小說劇情,未閱讀者請斟酌點閱)

  

本書厚度讀起來相當飽足,字裡行間透露文學匠氣,節奏和緩,有別於一般懸疑推理的緊湊高張,藉由主角慎一的角度,緩緩道出他狹小、殘缺又拮据的日常生活。
  與其說它是一本推理小書,不如將其看做一部關於孩子成長的紀錄書。
  慎一年幼的心靈觀察著四周,以自己的方式做出應對的方式,這些反應一一被細膩的寫在書裡,卻又不直接寫透他的寂寞與孤獨,讀者必須藉由解讀意象中的隱喻,抽絲剝繭,隨著劇情推演慢慢接近慎一內心的陰影。整本書的推理成分並不多,卻有著很深刻的人性刻寫,尤其是孩童的天真與殘酷,與同儕相伴玩著「寄居神」的培養遊戲,卻仍然有各自的孤單,矛盾又寫實,道出孩子如何一夕之間長大成人。

  話說回來,書名中的月亮到底可以跟螃蟹有什麼關係?

  月亮是代替母親純江的象徵。

  因為與朋友的父親陷入熱戀而時常晚歸,月光就變成慎一寄託情感的對象,然而在作者筆下卻沒有那麼清晰可見。除了最後那個為了及時挽救在月光下瘋狂騎著單車的橋段,才得以被鮮明的翻湧出來。

  二者看似毫無關係,但在慎一的內心世界裡,卻分別佔據著兩個特質:對死亡的想望,以及對母愛的渴求,而這兩者,便是一直在本書中藉著孩童們的日常彎彎繞繞的主軸。

  而螃蟹的意象解構起來就有相當有意思了。

  第一層意象,是從英語思考過去同音同字的「癌症」,帶著死亡意味,對孩子們來說是龐大而無法理解抽象概念,初生如他們只能藉由其他具體的方式去理解死亡,比如說無法醫治的絕症,或是與之同名的螃蟹。

  在另一層面,螃蟹卻是孩子們祈願的對象。

  藉由烘烤寄居蟹的方式來實現願望,似乎是一個尋求排解滿溢到無處發洩的孤獨感的方式,而無論寄居神存在與否,孩子們天真與殘酷的兩種極端面相展露無遺,為了完成願望補捉寄居蟹,對於這些孩子而言,與為了完成願望讓某個人徹底消失是一樣的,毫無差異,至此,螃蟹與死亡的連結巧妙連結。




  「我一直覺得寄居蟹是一種好奇妙的生物,你不認為嗎?牠們究竟從甚麼時候開始需要那些貝殼的?還是小寶寶的時候,牠們身上不都沒貝殼?大家都能像這樣輕快地游水。背上貝殼後,牠們的安全雖然比較有保障,卻也因此再也不能游泳了。到底哪一種生活比較好呢?」──道尾秀介《月亮與螃蟹》p.298

 



  這段春也的告白是這本書最好的註解。
  螃蟹的第三層意義也可以從這段節錄中發現,寄居蟹指涉的是徬徨的孩子,矗立於強迫自己成熟長大的人生路口,沒有人陪伴的、孤獨的,構築屬於自己的貝殼。為了保護自己敏感的內心,需要放下的便是自由與人來去的「悠游」。

  那個後來長出來的「貝殼」是什麼?
  慎一原先選擇以令人畏懼的假象作為偽裝,然而他在最後選擇了親人與愛,隱隱約約將孩子的未來道路引上月亮所蘊含的母性能量,月亮與螃蟹,我想這是道尾秀介寫給徬徨的小孩與大人們,最溫柔的人生指引。

  不負責任的讀後感就到這裡。

  最後,如果不習慣讀慢節奏的小說,《月亮與螃蟹》就緩緩吧。不才我接在伊坂好青年的《蚱蜢》之後讀這本,真的是邊讀邊覺得痛苦啊(苦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