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寵壞我。最近只要一無聊就打開電視轉轉電視台,而不是翻書,而書已經成堆,要寫觀後感的電影也越來越長了呢。
(本文涉及電影據透,未觀看者請斟酌點閱)
剛從電視台上轉到的《怦然心動》是一部很簡單又清新的青少年向愛情喜劇,以我的年紀來看已經太遙遠、太閃耀不忍卒睹了。
茱莉與布萊斯是從小住相對街的鄰居,茱莉在看見布萊斯的第一眼就一見鍾情,與之相反,布萊斯則從一開始的厭煩而日久生情,因為上同一所中學,兩小無猜也打小就生活在同一個環境當中,隨著他們的日常生活推進,男孩與女孩不同的心思嶄露無遺。
其實我看了沒有很「怦然心動」,不過卻有滿多小小的感動。
比如說,茱莉與那棵社區梧桐樹的故事就讓人很深刻。
「有時落日泛起紫紅的餘暉,有時散發出橘紅色的火光燃起天邊的晚霞。在這絢爛的日落景象中,我慢慢領悟了父親所說的整體勝於局部總和的道理。」
茱莉父親偶爾提起的「整體勝於局部總和」理論,是他們倆個人湊巧聊起布萊斯時父親提起的。身為一位畫家的茱莉爸爸,或許只是想要以風景細節的比喻,告訴茱莉一些人際感情的道理。但茱莉卻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驗證,那就是大自然之美觸動心靈時的那一瞬間感動。
又或是布萊斯外公對布萊斯說的:
「有些人淪為平庸淺薄,玉其外,而敗絮其中。可不經意間,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麗的人,從此以後,其他人就不過是匆匆浮雲。」
這是外公與布萊斯談起茱莉時所說的,小布萊斯當然無法理解,但是卻觸動了我心裡的什麼。好像有點道理啊,外公!
這部電影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是以一半茱莉的視角與一半布萊斯的視角在進行故事,所以同樣一件事會有兩種心聲呈現出來。比如蓋勒特嘲笑茱莉的叔叔時,布萊斯心裡怒到想揍蓋勒特但表面上遷就友情跟著陪笑,觀眾接收到布萊斯很怒了,然而他的陪笑造成的效應在茱莉視角延續,茱莉偷聽到了這段對話,反而對布萊斯更加不諒解,也決心收回喜歡男孩的心情。
入戲的觀眾如我當然會吶喊「不要啊女孩!」但那是因為我們全能視角才會這樣吶喊,對吧?一般正常情況,無論我們站在男孩的角度或是女孩的角度,後果都挺糟糕的。
也因為電影的雙視角,故事其實比實際上短多了,因為每一件事都會以不同的角度說兩次。
除了著重於情竇初開的兩個青少年主角以外,我想有些道理在成熟後的年紀也都適用。茱莉打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布萊斯則較為謹慎,但最後仍然是鼓起了勇氣打破關係的僵局,而其實有些人長到老大不小,卻仍然逃避著、迷惘著,像布萊斯的父親。
▲ 這首二重唱有點威
最後,這部電影雖然是2010年的作品,但故事背景卻是在五十年前左右,所以無論是人物造型或是配樂選曲上,都有濃厚的復古風。
總體而言,《怦然心動》很小品,但我頗喜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