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的電影中,《地心引力》是我最早看的,所以距離現在有點遙遠,要回想起細節有些困難,但我盡量。
(內文牽涉些與電影劇情,未觀看者請斟酌點閱)
眾所皆知,這是一部發生在外太空的災難電影。整體而言,撇除科學理論上某些橋段是否合理,太困難的科學技術用語也不多談,是一部除了女主角大難不死從宇宙脫困回到地球的電影之外,還別具生命深意。
首先,這真的是一部壓迫感十足的電影。
能想像一個人迷失在宇宙中的感覺嗎?在宇宙漂流就算了,每一段時間還要面對繞行地球上空一圈又一圈的人造衛星來襲,對宇宙過於寬闊的無際感到恐懼,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無助,這是我對這部電影的第一印象。
第二印象是安靜。雖然有配樂,但配樂相當融入電影背景,但即使有配樂也別忘記,在宇宙中,聲音不存在。宇宙裡沒有介質讓聲波得以傳遞,因此連人造衛星碎片飛來的時候,連個「咻咻」聲也沒有。
上面提到生命深意,是這樣的。女主角Ryan剛遇難時,其實是有Matt作為同伴的。而Matt對於整部電影來說有個極具重要的地位,即使他就這樣選擇瀟灑的消逝在宇宙中,但對於Ryan來說,如果失去的女兒是放棄求生的契機的話,Matt就是喚醒她求生意志的天使,多次在Ryan想放棄時出現,給予希望。
也因為如此,Ryan從消極對抗宇宙,到正面接受宇宙時的轉變,才如此動人。
另外,電影中有很多鏡頭和女主角的姿勢表現的相當有意思。像是Ryan進入航空站後,全身蜷曲著在無重力的狀態下漂浮,畫面像極了在母親腹中的胎兒。又如最後Ryan回到地球後掉落水中,努力爬上岸時的姿態不由得讓人想起,生物演化時第一個從海中爬上陸地的生物。
這些暗示手法,似乎是想喚醒人類對於「生命」的謙卑與尊敬。
綜合上述,它不只是一部太空災難電影,它蘊含的深度無可想像,科幻電影也無法定義它,你也可以說它是一部哲學電影。端看你從中看見了什麼。
除了還沒看的《自由之心》,這部真的是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片單中,目前讓我覺得最好看的一部電影。令人意外的是,不像近年來越拍越長的電影,這部《地心引力》片長只有一個半小時,雖不長,但在觀看的過程中,觀眾的時間感也一併迷失於浩瀚的宇宙中。
在宇宙,除了已經存在的東西,其餘的東西都不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