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等了一年,終於看了這部電影。當初看到預告片就被深深吸引,無論畫面或是配樂,只是片段卻仍打動了我的內心,因此不小心轉電視轉到HBO在播,毫不猶豫的就看了。

extremelyloudandincrediblyclose  

(本文內含電影劇情,未觀看者請斟酌點閱)

  故事描述一個有亞斯柏格症候群的少年,和深愛又親密的父親天人永隔後,為了追尋逝去的身影而持續著和父親之間的「探險」遊戲。男孩奧斯卡在父親喪生於911之後一年,在父親的衣櫥中發現了一把藏在藍色花瓶中的鑰匙,一心以為是父親要讓他不斷追尋的謎題之一,他開始計畫如何從唯一的線索─包裝著鑰匙的信封上的「Black」字樣尋找到父親要他找到的東西。

  這部電影有點讓我想起《P.S 我愛妳》,只不過《心靈鑰匙》是藉由一把鑰匙在追尋亡者,而《P.S 我愛妳》是亡者的信。我對這種生者與亡者做連結的題材一直都沒什麼抵抗力,更別說電影中有諸多細節和意象在最後串連在一起的震撼,這部電影播了多久,我就哭了多久,不誇張。

  印象最深刻的台詞之一是,奧斯卡提起他的父親曾經告訴過他,如果太陽光要傳到地球需要八分鐘,若太陽毀滅,地球會仍有八分鐘可以存活。而他的「尋寶」就像是要抓住他與父親的八分鐘。

  為什麼奧斯卡不願讓父親從回憶中逐漸被淡忘?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亞斯伯格症候群,使的奧斯卡無法接近人群,而他的父親設計的那些尋寶正是幫助他建立與人溝通的訓練,能給他想要的幫助的一直以來都只有父親。二者,大概是父親死前的電話讓他恐懼。奧斯卡無法接起父親死前打回家的最後一通電話,那九次之多的「你在嗎?」讓奧斯卡明白,父親到死前都知道自己在電話旁,等著他接起那通電話。

  生者和亡者的距離能多近,又能多遠?對奧斯卡來說,是近得像在耳邊喃喃細語的程度。要他忘記那份痛楚,太困難了。原作名是《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直譯就是「非常響亮又不可思議的接近」,說的是電話的鈴聲以及答錄機裡父親的聲音吧?

  電影中令一個讓我瘋狂哭泣的地方,在於奧斯卡的母親。她明白奧斯卡只對父親敞開心胸,她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獲准了解兒子的心。失去丈夫又無法依靠兒子的她,仍然堅強起來,化身為兒子那一連串尋覓的旅途中的保護者,意外的得到了和兒子共同的故事。

  故事中的奧斯卡藉由追尋鑰匙所對應的鎖尋找父親的身影,因為遍尋不著所以感到痛苦,即使中途因為爺爺的加入而似乎能夠釋懷那麼一點,然而卻伴隨著一次一次的失望而發現自己更放不掉父親。正當他穿梭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時,他不知道他的母親也在奔走。「我在尋找你。」只是幾個簡單的單字,簡單的一句話,卻讓人忍不住流下眼淚。對於媽媽來說,忘記死去的人也同樣不容易,但身為一個母親,她必須去尋回她的孩子,家族的血緣之愛,也是我無法抵抗的題材之一。

  無論是飾演少年的湯瑪斯‧霍恩,或是母親的珊卓‧布拉克,甚至是出演爺爺的麥克斯‧馮‧希度,演技都相當亮眼,尤其後面兩位更是到了令人動容的境界。湯姆‧漢克斯倒是出場不多,但那幾通電話卻也讓人感受到演技的雞皮疙瘩一直冒起來。

  但我得說,全劇組最變態的不外乎配樂的亞歷山大‧戴斯培和導演史蒂芬‧戴爾卓。要是沒有前者,恐怕靠奧斯卡的獨白還不夠令人動容至此,雖然幾乎都是鋼琴與弦樂,琴音卻澄澈的像是要沁入靈魂深處。

  而導演,不用說,電影剛開始播個五分鐘我就知道是這個傢伙了。曾經看過戴爾卓的《時時刻刻》,畫面之唯美不用說,人物感情之細膩也無處可挑剔,人物的幾句獨白總是可以帶出整齣戲最精華、最美麗或是最感人的地方。我想兩部電影加起來,戴爾卓是騙走我最多眼淚的電影導演了。戴爾卓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在於,他很擅長以畫面及劇情伏筆一層一層播下觀眾的防備,等到觀眾熱切投入劇情之中時狠狠的傷透他們的心,最後再給他們一個很溫柔太溫柔的擁抱,說「別怕,已經沒事了。」

  這部電影的故事,我還沒看過原作,但是光電影我就相當滿意了。狠狠的痛過一次,然後再活過來一次。藉由奧斯卡的旅程,想起生命中曾經摯愛卻無法再碰觸的人事物,將回憶的緬懷再一次昇華為被遺忘多時的愛。很美的電影,哪一天完成原作的閱讀再來和大家分享讀後感。

  以下慣例的附上預告片及配樂:

 

 

 ▲ 預告片足以透露出人物的細膩刻畫讓人驚艷。

 

 

 〈Oskar's Monologue〉奧斯卡的獨白令人心碎。

 

 

   〈Reconciliation〉奧斯卡與母親的和解成為尋找到彼此的心靈鑰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