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啊!」這是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的第一個想法。

 

(本文牽涉電影劇情,請斟酌點閱)

 

  緊湊的節奏與極具張力的劇情,《攻敵必救》帶來的觀影體驗的確是令人驚豔。

  女主角絲隆小姐是位專業、且極具手腕的遊說客,參與多起美國國會的法案提案,明著交際遊說、暗著耍弄手段,與政敵明爭暗鬥正是她的工作。一次因緣際會之下,她決定賭上事業,協助槍枝管制相關法案的通過。

  故事大致上是這樣。

  廣告會告訴你,這部電影很燒腦。

  燒腦的原因在於,不熟悉美國國會運作的觀眾,會被專有名詞轟炸;又或是,這部電影重點在於擁槍與反槍兩方在法案上的拉鋸戰,每一個場景、美一段對話所能帶來的資訊量,是一般電影的數倍。再加上電影為了營造驚悚與解謎氛圍,以兩段時間線交錯的敘事手法,觀眾必須運用記憶力與聯想力,將某伏筆與某結果做上連結,才有辦法跟上這部電影的腳步,體驗到它精彩之處。

  《攻敵必救》的題材算不上新鮮。在美劇有《紙牌屋》的前提上,節奏緊湊與資訊量大量拋出的風格,人物們勾心鬥角的頻率與手段,很難不讓人將二者做聯想。

  然而,與《紙牌屋》裡唯恐天下不亂的安德伍夫婦相比,絲隆小姐的聰明不僅是表現在運籌帷幄的機智上,而是更近似於《孫子兵法》中蘊藏的智慧。

  絲隆在最後一場聽證會上的自白承認,她單純只是想贏,但她知道她團隊裡的人們不是。這說明了,或許絲隆的道德界線異於常人,卻她仍有她的一套原則可循。

  她很聰明又大膽,才能屢次以險招出奇制勝,但最後她決定將人生賭上,走出兩敗俱傷的結局讓人不可思議。絲隆所謂的「獲勝」,從個人聲望的提升,轉變成但求法案通過,甚至不惜拿名譽與生涯做交換,這種「想贏」的執著令人訝異,並且困惑。

  絲隆小姐到底想贏得什麼呢?

  因著這一點,即使同是政治題材,絲隆小姐卻與為了爭權而爭權的安德伍夫婦有了天壤之別。

  另一個有趣的設計是,絲隆從不透漏過多計劃給團隊成員知道。

  在劇情鋪陳中,這點被深刻凸顯出來,並且引來不諒解與質疑。這不僅將絲隆打造成不輕易信任他人的模樣,也讓她具有老謀深算、無法真正與人深交的特質。除此之外,卻也有著另一面向、畫龍點睛的聯想──所有計謀只有她知情,就算逼不得已犯了法還被揭發,不知者無罪,竟也是一種保護團隊的作法。

  以英雄人物來說,絲隆不算正直,亦正亦邪是她之所以擁有魅力的原因。

  她看見的黑暗能夠滿足觀眾對政治陰影面的想像,可同時她的勝利卻又不僅是純粹的權力鬥爭,而是被有理念的人們所寄託、關乎信念的力量,藉由聰明才智與忍辱負重而獲得的勝利,不難想像是一種精神的寄託,轉移觀眾對政治的失落與無奈,從中再燃起一絲希望。

  然而,這部電影就僅止於此。

  《攻敵必救》的重點畢竟是絲隆小姐,槍枝管制的法案只是附加品。

  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是,遊說客如何利用身邊的現有資源,達到己方想要的目標與成效,這會兒可能挖個陷阱給對方跳,那會兒自演個事件帶個媒體輿論風向,但槍枝的管制實質上對社會有什麼深度的影響,卻缺乏深入探討的切入角度,整部電影結尾雖然滄桑,卻仍然是美式英雄雖敗猶榮的收場,擁不擁槍,又如何了呢?

  這個著力點的缺乏,導致絲隆在最後一場聽證會上說的是否是真心話,就得打上了個問號──法案通過造成的社會影響不是重點,絲隆與她肩背上乘載的理念寄託因此獲勝才是。

  這可以是電影高明之處,也可以是遺憾之處。

  不過,英文片名都是「Miss Sloane」了,沒有深入帶到社會議題也是可以諒解。像這樣有些懸念的灰色地帶,正好讓這個人物更加立體,讓人有想像的空間。當我們想著她到底有沒有真心支持槍枝管制,同時回想起她的所作所為時,她就活著。

  從這點看,《攻敵必救》打造的遊說客絲隆小姐,栩栩如生。

  總歸一句,這部電影仍然好看。因為立場模糊,觀眾的想像就活了過來,賦予這部電影生命。每個人看到的《攻敵必救》可能與我看到的不同,或許一部好電影,就是這般多樣面貌的吧?

 

  

arrow
arrow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