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這本是東野圭吾著名的諷刺小說。是的,以我所見,這本小說與其說是中規中矩的推理,不如說推理只是一層衣裝,重點並不在於推理小說講求的詭計、謎團或炫目的犯罪手法,而是以搞怪諷刺的方式談更簡單且基礎的事:寫作、出版與閱讀。

(本文涉及小說劇情,未閱讀本書者請斟酌點閱)

  當然,其中東野圭吾可以運用推理小說的寫作方式去建構每一短篇,讓它們充滿意外性卻又不失詼諧幽默,時而辛辣諷刺,時而透露淺藏於搞笑情節中的反思。無論如何,我看見的這本小說,除了好笑與諷刺之外,還有更深一層作者的追尋。

  寫這篇讀後感,免不了要想自己是否被書中的〈超讀書機器殺人事件〉嘲諷個一回,這篇短篇諷刺的正是評論、讀後感一類文章的存在。這篇也算是我印象深刻的短篇之一,故事中描述某位知名評論家太過於忙碌,書讀不完就得寫書評,此時有個推銷員上門販售讀書機器,它可以幫你讀書,並且寫下摘要、感想或是評論,評論模式要分為很多等級,看是要「阿諛奉承」還是「尖酸刻薄」隨君挑選。當然這位忙到沒空翻書的書評家就買下了這台機器,後來困窘的發現對於同一本書,有另一個書評家竟也使用了讀書機器,交了一篇一模一樣的書評給出版社。

  最後開發該機器的公司,竟然還開發了讀書機器評論殺手,教作家們怎麼寫出不會被評論得太慘的作品。

  這位機器販售員在最後留下了納悶的想法,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在此節錄出來:

  
 

  黃泉心想,這真是個奇怪的時代,不太看書卻想成為作家的人增加了,賣得不怎麼樣的書卻擠進票選排行前十名,還有一般讀者不知道的文學獎也增加不少等,充斥著諸如此類的詭異現象。書這種實體逐漸消失,唯有書周遭的幻影殘像擾惑人心。

  黃泉思考著,讀書究竟是怎麼回事?

  ──《超‧殺人事件:推理作家的苦惱》獨步出版p.217


 

  以此做結實在震撼,比起辛辣,我認為東野圭吾將真正想說的放在這裡了,回歸到最初始、最基本的問題自問,也邀請讀者一起做問答:讀書究竟是怎麼回事?

  很多這本書的讀後感或是書評都提及這本書很好笑,但我得認真說,除了第一篇〈超稅金對策殺人事件〉與倒數第二篇〈魔風館殺人事件〉之外,其他短篇的嘲諷雖然竭盡惡搞之能事,但我都不太笑的嚴肅讀完。

  像是為了讓自己的作品能賣,與其他家出版社的其他作家比書的厚度只好不斷將作品寫長的〈超長篇小說殺人事件〉,寫到最後竟然變成比書的重量,一本以棒球為題材的殺人小說不僅光是棒球的解說就佔據了非常多頁,連書封等設計都硬是要比別人獨特用上了鐵板,故事當然是渲染過的誇大,但回顧一下我們這世代的書,是不是有這樣用死水般的文字濫竽充數,來灌水衝頁數的?

  有的

  又或是與〈超長篇小說殺人事件〉有點異曲同工的〈超理科殺人事件〉。

  我對曾經對在職人小說或電視劇中尋求男女浮誇戀愛的讀者不以為然,有人對此嘲諷回應,並且叫我去讀〈超理科殺人事件〉。我讀完之後,還是不太懂對方為什麼要拿這篇短篇笑我,我讀這篇短篇反而像是在笑「在職人小說或電視劇中尋求男女浮誇戀愛」的讀者或觀眾才是

  〈超理科殺人事件〉嘲諷推理小說用了過多的理科專業術語,搞的讀者看不懂的窘境,我自己私下推測這篇可能是寫來諷刺隔壁棚在推廣的二十一世紀新本格,也可能是東野圭吾自嘲伽利略系列,但這篇的主要重點是,既然是推理小說,那麼就寫一篇推理小說吧,不要把他寫成科學人這種科學雜誌、甚至變成科學期刊了。對應到「在職人小說或電視劇中尋求男女浮誇戀愛」的讀者們,也是行的通的,既然你看的是專業職人的作品,你就看吧,在這裡面要求作者多一些男女情愛,是否搞錯了什麼?

  〈超高齡化社會殺人事件〉也很心有戚戚,尤其是在讀過一位我個人相當喜愛的推理作家晚年作品,而它並沒有預期中的精采之後。〈超猜兇手殺人事件〉用了後設手法,反諷推理作家設計的詭計對讀者並沒有資訊平等,私以為可能在對某詭計的不以為然,同時也是各家出版社編輯們工作常態的揭露。〈超預告小說殺人事件〉倒是讓我大開了眼界,大概是這本書裡讓我覺得最像在讀推理小說的短篇了吧。

  總之,這本書雖然副標「推理作家」的苦惱,但我認為它暴露出來的是現代作家、出版社與讀者三方的普遍心態,沒有人知道閱讀是什麼、或是「書」是什麼,為什麼「寫作」,「出版」在做什麼,沒有人想去深入了解,反正只要能賺錢就好,於是,這本書裡的笑話成為現實就並不怎麼好笑了。

  要說這本東野圭吾辛辣,的確是非常精準的辛辣,但要說好笑,詼諧固然是詼諧,東野式的幽默也一直在其中閃現,但我想,讀完、笑完這本書,還是認真的思索一會兒,這本書除了讓你笑之外,還帶給了你什麼吧。

  要不然,我們都去買一台讀書機器就好啦,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滄藍 的頭像
    滄藍

    STORIA。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