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超過十年的《十二國記》粉絲,每每看到小野主上出新書,心心念念的便是她什麼時候才要送戴國的國王回家。抱持著這種類似怨念的心情,仍然買下了這本《營繕師異譚》,想要一窺小野不由美除了推理與奇幻小說之外的作品,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而這本書並沒有讓我後悔,反而讓我對小野不由美更加崇拜。

 

(本文牽涉部份小說劇情,未閱讀此作者請斟酌點閱)

  《營繕師異譚》是以六個與老屋有關的怪談短篇集結而成,以單元劇的方式述說每個老屋裡的怪事,進而刻畫出,在老屋裡、老屋外,人與鬼魂、妖異之物的界線是如此模糊。

  開卷第一篇〈來自後院〉便去蕪存菁、絲毫不拖泥帶水的直接切入主題,無論是氛圍帶出的驚悚感,或是後續那淡漠筆調敘述屋主祥子與「打不開的房間」裡的「房客」以另一種方式共存,帶出來的感動是無法用筆墨形容的。

  

  「只要有人住,就會在房子裡留下痕跡。」尾端彷彿看穿祥子的想法,「有的像比較身高那種是故意留下痕跡。有好的痕跡,也有壞的痕跡。古老房子的痕跡會不斷重疊,正是所謂時間的刻痕吧。」

 

  「我是做營繕的。如果要完全去除痕跡就是重建了,那是工務店的工作。」

  修理會造成妨礙的痕跡,讓留下也無妨的痕跡不再擴大——這是我的工作。

 

——小野不由美《營繕師異譚》p.50, 52(獨步文化)

 

  這兩段節錄展現的是人與老屋裡的那些「痕跡」如何共存,而非拒絕,而這樣的概念在後面的幾篇故事中,也可以感受到這層核心思想的影響力。

  這不由得讓人可以體會為什麼要找漆原友紀來繪製封面。在漆原友紀的《蟲》中,蟲銀古採取與蟲(大自然)共存的方式驅蟲,而並非殺蟲,人可以與未知共融、相互理解的思想傳達,正好與這部作品的氣場不謀而合。

  《營繕師異譚》中有兩篇短篇在描述妖異事件的因果上,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一篇是〈異形之人〉,另一篇則是〈柵欄之外〉,這兩篇故事我真的是讀到又是鼻酸又是眼眶泛淚。

  〈異形之人〉的主角是年輕女學生,從外地搬回父親老家,因為打從心底對搬遷生活環境的抗拒,因此在家中不斷目睹怪異老人的她被家人誤解,進而影響到心理狀態。老屋有異,而這異樣影響到屋裡的人,是這本書所收錄的作品中屢建不顯的主題,然而這樣的鋪陳正是一個氣氛上的轉捩點。

  而〈柵欄之外〉則是一位婚姻觸礁的麻美不被家人接濟,被安置在親戚不要的舊屋,屋子附屬的車庫時常出問題,並且開始看見不存在於家中的孩童幽魂。

  這兩篇短篇之所以吸引我,是在它們將人與妖異之物之間的連結刻畫得極為深邃,以至於收尾餘韻觸動人心。

  〈異形之人〉中的老人被不顧他生死的家人囚禁於家中,不給吃喝,總是餓肚子,直到死了也在偷吃後進屋主的食物,藉由他者之口,讀者與女學生真菜香一起明瞭了為什麼那個老人總是要躲在浴缸、冰箱、櫥櫃這種狹小陰暗的地方。〈柵欄之外〉的孩童被母親大意或可能是刻意疏忽,被關閉於車庫裡而後窒息而死,對於母愛的渴望讓他頻頻出現在麻美的面前,變相的成為了騷擾。

  在這些故事裡,尤其這兩篇,可以很清楚的看見這些妖異的前身是人,人死去後化成幽魂,幽魂不知自身死亡仍然徘徊在屋裡,成了開卷第一篇中營繕師所說的「老屋的痕跡」。他們身前的故事已經悲慘,遇上後來的屋主又無法被理解,種種的「因果」造就了這些「異譚」。

  《營繕師異譚》給了這些徘徊人世的鬼魂一個不一樣的選擇,他們不會被扼殺、被排除,他們或許會繼續在人士徘徊,卻可以不用再承受生前的苦痛。這便是這本書之所以令人感受深刻的原因。

  另外,我發覺無論是〈異形之人〉中虐待老人,或是〈柵欄之外〉意圖棄養孩童,是不僅侷限於老屋或時代的事件,而是一直延續到現今都不斷的發生在各個社會角落的真實,也是因此才會覺得這兩篇讀來格外有感吧。以老屋的過往記憶,反映社會的某些景象,也是這些故事中讓人心動之處。

  雖然文章中途力推了那兩篇文章,不過未提到的其他篇章也是相當精彩。

  無論如何,小野不由美洗鍊的文筆,比起我前一本帶著相似題材卻有點糟糕的閱讀經驗真是好上太多太多了(容我不提上一本讀了什麼),如果喜歡看有點懸悚又帶暖度的小說,這裡誠心推薦《營繕師異譚》。

  這麼一說,是否該來補坑《殘穢》與《鬼談百景》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