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好萊塢電影也出現了網遊作品。再怎麼難以想像,它就是出現了,帶著高級特效、著名導演與他的知名風格,以及一大堆讓老玩家、老觀眾能夠有所共鳴的彩蛋問世。

 

(本文牽涉電影劇透,請斟酌點閱)

 

  這部電影的故事本身就以「尋找彩蛋」為主軸,不過,在虛擬世界「綠洲」裡,這顆彩蛋價值不斐,只要獲得它,等同獲得了這款風靡全球的遊戲經營權,以及一大筆錢,這對那個近未來世界的居民是一大誘惑。然而我們會看到貧困的人們花一大筆錢課金,甚至將儲蓄起來為了換新房子、讓自己的生活更好的錢花在提升遊戲設備或虛擬道具,在找到金彩蛋之前,人們就先為了逃避現實人生的困頓,將大把錢消費在虛擬的世界上。這就是《一級玩家》世界的基本背景。

  主角韋德正是這個時代背景的其中一員。

  在追尋每個關卡獲得鑰匙與指引的同時,韋德集結了同行的夥伴,同時也要面對砸下大筆資金尋求遊戲經營權的企業家多方追殺,總的來說,為了這顆虛擬世界的彩蛋,到最後大家都卯足全力、拚死拚活,搞到最後竟有些超越現實的魔幻感,反而遊戲「綠洲」寫實多了。但,現實總是比小說或任何形式的創作離奇。

  電影中有非常大量、需要豐富的影劇電玩娛樂相關知識才能辨認的彩蛋──尋找第二把鑰匙的關卡你得先看過《鬼店》、第一關卡的巨大猩猩其來有自,你得先看過《金剛》、搶奪第三關主導權而引起的大混戰中出現鐵製巨人,你得看過《鐵巨人》、或者大刀堅持到最後一刻才招喚出的人型機器,你得看過《鋼彈》系列動畫,才能懂日本人的浪漫。我無法一一找出這些彩蛋,有看過這些作品,這部電影自然就會看得很嗨,但沒看過也沒有關係,這些彩蛋都只是附加品,最重要的是在最後一顆,虛擬哈勒代交給韋德的那一顆。

  第三個關卡設計非常重要,它重構了一款古老、簡單的電玩,而那是史上第一款擁有彩蛋,並將製作人署名在內的遊戲。這款遊戲是關卡式,能破解到最後的玩家就是「獲勝」,但在遊玩過程中意外找到暗門、尋找到彩蛋的玩家,獲得的卻是遊玩的喜悅。哈勒代將尋找彩蛋的任務過程,也設計成闖關,關卡有三,必須一一破解獲得線索,才能尋找到最終的寶物。但事實上,最後還有一關隱形考驗:玩家必須自問尋找彩蛋的目的,而這才是真正「彩蛋」的意涵。

  《一級玩家》並不是可以被稱為神作的網遊作品,但確實有可以深入思考的空間。它在探討虛擬與現實分界的議題上流於表面;在集結群眾之善對抗權威式的不公義的處理上,過於個人英雄主義;甚至以角色旁白大量拋擲世界觀背景資訊,使這部電影一開頭就讓人覺得這主角很聒噪,或者資訊量龐大難以入戲,或者搶奪金彩蛋凌駕於喪失親人之痛,讓人質疑這個世界是不是功利主義至上而少了基本人性……但這些種種卻不影響追隨韋德腳步,解開每一關卡的謎,一步一步接近金彩蛋的痛快,宛如在看虛擬遊戲版的《國家寶藏》。

  或許金彩蛋標示的正是人生哲學中難以言喻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越是追求某種利益、某種成就當做人生終極目標,我們就離自己的人生越遠,「不追求」才是最高級的追求,人生在每一個當下的感受裡。說到這裡,觀眾也差不多要醒覺,這部電影我們找到了多少彩蛋,而我們又花了多少時間在「觀看」電影呢?

  

  最後說說我對這部電影感受比較深的幾個小地方吧。

  鐵巨人就真的是我童年記憶,小時候看卡通好多次,每次都看到痛哭流涕,我一直深信將來有一天我會看到續集,鐵巨人重組好他的零件,與已經長大的主角重逢,然而這一等就是二十年,再次看到鐵巨人的時候他又犧牲自己了……這幾乎是挖出童年陰影與創傷,然後以不同的方式再經驗一次。對,這部電影就這點讓我非常不滿QQ

  另外,我特別喜歡最後韋德與虛擬哈勒代的對話。韋德問眼前的人是誰,他質疑那個哈勒代不是NPC而是哈勒代本人,然而那個哈勒代僅僅表示他已經死去,而他謝謝韋德遊玩他製作的遊戲。這簡短的場景就讓我感受到某種震撼,生命超越生死的延續在這裡獲得某種具象化,哈勒代是死是活並不重要,而是他的精神藉由金彩蛋的授予,得以存活在破關的玩家心中,這是最高形式的「創作」本質啊!(雖然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類似《駭客時空》的流浪AI。)在這一瞬間,現實與虛擬的界線似乎不存在,被一筆勾消,但也只有這一個剎那而已,這個議題在以「遊戲每週營運停止兩天」來劃分現實與虛擬之後便無法在這部電影裡繼續被討論。我個人認為這安排不是很明智,哈勒代的精神延伸就是一種超越,強調這樣的超越更能在虛擬與現實的界線相互抵銷的同時,更加鞏固分際,不過我也明白這部電影預設的觀眾族群範圍廣泛,一點省思與一點娛樂併行,二者取平衡之下能廣納更多元得觀眾,也不失為一種吸引觀眾的策略。

 

  總歸來說,《一級玩家》還是一部可以花時間的電影,看看美國人如何玩網遊題材也是很有趣。看著看著,我都想買原著小說回家讀了。

 

 

arrow
arrow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