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平常很愛追日劇,但日影還真的很少看。

 

(本文牽涉電影劇情,請斟酌閱讀)

 

  這部電影的片名看起來很輕小說,搜尋引擎還特別標註是喜劇電影,但事實上,《不幹了!我開除了黑心公司》不僅只是一個人或一個故事,而是日本社會普遍現象的呈現,點出日本年輕人壓抑本心、順應職場與社會需要的同時,也面臨的人生困境。

  主角青山隆,剛出社會就進了黑心企業,成天被上司辱罵垃圾,在職場被前輩陷害,屢遭好幾次絕望,最後終於藉由伸出援手的山本,找到人生的新出口。  

  故事聽起來很套路,但電影以略帶懸疑的手法,吸引觀眾的好奇心,跟著劇情逐一探究謎題。

  前半段,青山情感面的壓抑確實造成沉悶感,卻因為山本真實的身分千迴百轉,竟也中和掉了滯悶的氛圍。整體來說,這部電影是要看到後半段,故事才開始明亮起來,一種置死地而後生的隱喻。看到最後,觀眾如我鬆一口氣的同時,也被人性中的善良與純真給洗滌淨化。

  因為看了一些日劇,多少也能明白年輕人在日本求職的不容易。工作不好找的情況下,只要有職缺錄用了,就會特別珍惜,無論職場環境好壞,面對壓榨能忍就忍,長期忍下來心就生病了。過勞死、心理疾病數據的攀升,也讓日本的文藝創作或影視作品開始關注此一社會議題。

  《不幹了!我開除了黑心公司》就屬於此類。

  主角青山隆在電影開頭就問:「若工作是為了活下去,那我現在這樣算活著嗎?」我想起日劇《重版出來!》同樣身為業務的小泉,在工作崗位上找不到目標與意義,是藉由漫畫《蒲公英鐵道》而重新發現自己的職場定位。然而,青山隆沒有這般幸運,或許相較之下更加貼近現實──我們多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工作是為了什麼?」

  這部電影發現社會集體將投身職場的人視作機器零件,最習以為常的說法就是「螺絲釘」理論。不把人當人看,忽略個體適性,不僅是年輕人,就算是前輩五十嵐也承受著無比的業績壓力,才會想出下策,陷害了青山以自救,要不然跳下公司屋頂的就是她自己。職場就是戰場,卻不允許人們為自己反抗,也無法結交戰友,只能順從上對下的從屬關係,一刻也不能休息,也難怪人心要反撲,催促著人們「休息」,最好睡了就不要醒來。

  這部電影在劇情上仍有太過浪漫之處,例如青山草率的辭職之後呢?只用「生命只要活著自有出路」帶過是否太不負責任了?

  但我想重點在於,它想傳達「人生不是沒有選擇」這件事,無論是要留在原職務繼續被罵直到找到工作意義,或是選擇離開,到別處去尋找自己的使命,人生都是有選擇的。

  「只要活著,生命自有出路」的前提是,轉念且放下單方面的執著,然而這像是大冒險的轉變,對大多數人卻是需要鼓足勇氣,有時,還需要旁人推一把。雖然很苦,但有份工作起碼也是在社會茫茫人海中有一小塊歸屬,這也是一開始山本勸青山換工作時,沒有得到正面回應的原因。

  除了這點之外,電影在凸顯社會問題的同時,點亮人心之善作為指引,邀約大眾一起投入關懷,是一高明的呼召手法。

  山本優溫柔善良,笑容開朗,神秘色彩的背後卻是至深至痛的陰影。他在最一開始青山打算臥軌時伸出援手,後續對青山的持續關懷,動機是來自他自身的傷痛,或許自私,卻也在這段關係中獲得救贖,讓他得以從無法拯救雙胞兄弟的愧疚之中解放與蛻變。關懷是轉化憂傷與挫折的關鍵,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也會獲得療癒。

  網評這部電影並不是很好,我在想或許是因為前半部太壓抑,有些細節的設計上也有意要讓觀眾誤以為山本是幽靈、或是天使、或是青山憂鬱到極致而看到的幻覺,但我還滿喜歡後者這樣的安排,最後揭開真相,原來他也是殘酷社會的倖存者,反而更能引發感動。

  我一度以為小咪部落格上的「山本純已死」只是個比喻,而後出現的山本是蛻變、重生後的山本純。可惜這個猜測完全不對。不過有趣的是,我在青山打算跳樓的場景,看見他換上純白的一席衣衫,就知道他不會跳了。那個場景是個轉捩點,也是青山做為死後重生的儀式──他不必真的去死,但心靈上那個甘心犧牲自我做個企業機器的小螺絲釘的那個他,必須被超越。在那個場景山本對青山說:「回家去吧。」就顯得格外重要,而且鏗鏘有力。

  對我來說,總體而言算是還不錯的電影。

  不過如果差評是因為,總是看到中途會想跳出去看簡介有沒有標註是「愛情電影」,那我就沒辦法了。

 

 

  啊,看了預告片上標註山本是兒時玩伴實在是各種尷尬XD

 

 

  電影主題曲是可苦可樂的「心」,不過中華電信MOD的版本不知為何從頭到尾都沒出現這首歌。

arrow
arrow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