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本書比起上一套《心理類型》,真的是淺顯很多,但這也意味著,不夠深入。

 

 

  整體來說,還算是照著榮格的思想在做解說,藉由其著作的引用,旁徵博引其他思想家或是神話典故來加以佐證,讓榮格所提出的一些概念能夠以淺顯易懂的樣貌呈現在讀者面前。然而,若是要讀入門書,這本書雞湯了一點,而沒有帶到那些術語、名詞的定義,以及更深度的思考。

  其中照慣例要帶到榮格的生平,接著才是一點一點的拋出思想精華,粗略的架構其實都與入門書大同小異。有趣的是,這本書不如以往我讀過的幾本書,特別強調榮格的神祕經驗,而是粗淺的略過,甚至在簡介生平時略過了〈向死者的七次佈道〉,反而移置後半段談論生死哲思的時候才淺淺的帶過。這是很特別的地方,想必作者很希望聚焦在榮格理性思想的成就。

  對我來說,實用處在於作者歸納出了榮格思想中「釋夢者應有的基本態度」,在這一部份上作為警惕與方向指引挺有用,不僅要求客觀且盡可能放大思考範圍,但又提醒著我們,在解釋夢境的時候不該以自己的主觀加以判讀,或是,以為夢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預示,而是更有彈性的觀察之、剖析之。

  

  另一個啟發我的是,這本書提出了一種奇特的生死觀。

  至少對我來說是奇特的。

 

  死不是生的對極,而是生包含在死裡面。(p.180

 

  這讓我能以另一種就算讀再多書也可能不會察覺的角度,再一次的思考生命與死亡,再一次思考自性與自我的關係,也再一次的審視自身的生命終點到底是不是人類活著的最終極目標。甚至,我開始思考,這些問題對我來說意義為何?為何重要?

 

  雖說如此,這本書仍有值得打上問號的地方。

  例如,在論及心理類型的部份時,作者直接將內傾與外傾等同於內向與外向。依照表面簡單來說這樣歸類很方便理解,但還是不太精準,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既定的刻板印象,認為外傾型的人必定好動,內傾型的人必定冷酷,然而並非如此。在讀完《心理類型》之後,對於「類型」的思考也會更上一層樓,會發現在心理與靈魂的探究上,討論類型的極端特徵只是方便分析與歸類,實際上,靈魂並不是那樣直白簡單,而是混雜著多種特質,當然,作者在這一部份也有做這一部份的註解,只是剛好讓我回想起了《心理類型》的內容,正好互相做了驗證與比對。

  除此之外,在書的後半段,校稿似乎沒有發揮作用,有些段落與字句重複出現,看了有種在跳針的感覺。不過這倒是較為無關緊要的小瑕疵了。

  總歸來說,這本書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幫助的。

  然而,若要閱讀榮格思想的入門,或許還是從《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開始,再到《榮格心靈地圖》,或是直接閱讀榮格的著作,都是比較不會對榮格產生誤解的途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