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應該在讀榮格學派的一些書籍之前,先讀這本書。

 

 

  不過,雖然這本書號稱新手入門也能讀,但在一些概念上仍然很艱澀,再加上有些句子翻譯起來有點冗,需要反覆咀嚼,理解上會更加的廢時。抱怨歸抱怨,但在仍未有《榮格全集》中文代理問世的台灣,《榮格心靈地圖》應該是榮格思想最有系統性、也較完整的呈現了。

  回想起我第一本榮格相關的書籍,是《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這是某個現在沒有聯絡的朋友推薦的,在她推薦之後好久我才入手這本書,開始接觸榮格一派的心理學世界。《榮格解夢書》相比起來更加的好讀,新手也好入手,但有些概念讀起來很模糊,當時的我讀完對阿尼瑪/阿尼姆斯一知半解,而個體化的概念則更加丈二金剛沒有頭緒,後來又讀了《榮格與鍊金術》才多少解答了我對個體化的種種困惑。

  歷經好幾本榮格學派的書籍,繞了很多圈子,回到這本書上,才在這本書裡撥雲見日,好像第一次真正的理解到榮格思想的感覺。

  莫瑞‧史坦本身就是個飽覽榮格著作的分析師,在《榮格心靈地圖》這本書上,他不僅在榮格的各個理論上完整但簡潔的濃縮成各個小篇章,還循序漸進的由榮格較早期的思想談到晚期較艱澀的,很巧妙的是,對應心靈結構上也正好是由最外的意識與「我」介紹到最內的潛意識與「本我」,大體上由淺入深,不會讓部分讀者一翻開就有讀不懂的挫敗感。(會說部分,是因為不習慣閱讀類似書籍的讀者,可能還是會很難上手。)

  對我來說,這本書大部分是實用的,尤其是在釐清與修正觀念、或是驗證我的猜想、或是加深對某觀念的信心上,都是如此。像在閱讀本我與個體化的相關章節時,我就很強烈的感受到共鳴,並且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找到能夠相驗的脈絡──當然了,電影也是人拍的,古代人將自身的個體化經驗用文字、用圖畫記錄下來,而現代人則將之拍成電影也很合理吧?

  「同時性」理論是我較陌生的概念,但說是陌生也不太正確,因為對我來說,這些被稱為「有意義偶然」的「巧合」天天發生,我曾經也認為這些「有意義的偶然」既然有意義,是否背後也有某種龐大而人類無法覺知的秩序,實則上是法則的「必然」呢?書中沒有很明確的回應我這個疑惑,但依稀是肯定的。

  「阿尼瑪/阿尼姆斯」的概念我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然而較完整的論述也是在這本書裡獲得的。

  讀完這一章節之後,我的初始念頭是,在對應性別上,阿尼瑪/阿尼姆斯的理論需要修正。

  在現代,我們已經知道很多人的性別認同不一定與生理性別是同樣的,而就目前,我們也知道,世界上除了異性戀,還有很多不同的戀愛性向,乍看之下,若執著於心靈向內通往潛意識通道的「他/她」性別為何,可能會讓現代人更加的困惑。

  而我自己本身也就有一些難題目前仍放在心上無解。

  若阿尼瑪/阿尼姆斯的投射發生在與對象的接觸互動上,而這其中最主要的驅力來自性吸引的話,那麼感受不到性吸引的無性戀族群難不成是心靈這部分的功能壞掉了嗎?而缺少這扇「大門」的無性戀族群是否一輩子都無法觸及本我,走上個體化路程?當然,若有浪漫傾向的無性戀族群可能仍有較明顯的阿尼瑪/阿尼姆斯活動,但,那些無浪漫傾向的朋友呢?

  不過莫瑞‧史坦文中似乎也有暗示,將阿尼瑪/阿尼姆斯區別為與個體自身互補的陰陽特質綜合體,在現代可能會更加合適。

  《榮格心靈地圖》是本好書,它解惑了我很多,事實上,我還認為它「很實用」,它幫助我突破了很多固有思考的角度,某種程度上對我的心靈發展非常有幫助。然而,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對阿尼瑪/阿尼姆斯的部分則更加困惑,希望今後相關的研究與著作會一一問世。而這其實也讓我理解到,再怎麼樣天才的思想,也有可能敗在對時代的片面觀察,以及時光推移之後新世代的演變之浪。愛因斯坦亦如是,但不可否認的,他們都有著劃開新一世紀的革新成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