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在《奧蘭多》時所述,因為電影《時時刻刻》而瘋狂的連續買了兩本吳爾芙的書回來讀,加上先前買的一本,已經累積三本在手邊了。而一直到最近才剛讀完《戴洛維夫人》,就是那本在成書前被吳爾芙暫名為《時時刻刻》的那一本著作,在電影中也不時提到這本書。

mrsdalloway    

  以吳爾芙的文學風格來說,《戴洛維夫人》僅是這位夫人在舉行宴會的這一天中所發生的所有事,以跳躍式的描寫風格讓讀者可以隨她率性的腳步,穿梭在她每一個筆下的角色之間。雖然主角是克萊麗莎‧戴洛維,但是章節中纏繞的是每個人物的細膩思緒,並非限定與那位夫人有關。

  這樣獨特的表達方法更能描繪出這位「夫人」。

  在電影中深刻於其中的「死亡」,在小說中其實不易見,反而輕輕地被當作一起事件而被帶過。當它被傳到戴洛維夫人耳中時,算是本書最高潮,但看慣了當代文學、被寵壞的讀者如我,真的覺得這筆觸好輕,雖然對夫人來說,她為此的反應已經是最有人性的反應。

  戴洛維夫人就像娃娃,隨波逐流,雖然在舊情人眼中她算是聰明的女性,卻甘願只做一位「夫人」。即使克萊麗莎無論外表、聲譽都光鮮亮麗,卻改變不了她活著卻像死去的事實一般,也因此,她格外的在乎宴會是否成功,對她與朋友的階級來說,一個人的死去像是耳邊的故事,而她卻為這起故事在宴會中流傳而有了情緒,而且是整個故事中波動最大的情緒,而且是為此感到解脫,並非憤怒或哀傷。讓人意外,卻也不怎麼意外。

  與外表光鮮亮麗內心卻空泛的戴洛維夫人相比,患有精神疾病的退伍軍人賽普提姆斯是第二個本書的重點人物,不僅因為他讓這本小說有了戲劇張力。若稍微知道吳爾芙生平的讀者會很純粹的將他和她串連在一起,而有了新的想像,比如:賽普提姆斯討厭且不信任他的精神科醫師,說不定吳爾芙也是。而賽普提姆斯身邊的妻子,顯然地暗指陪伴在自己身邊的丈夫,蕾西亞有多哀傷,似乎就越暗示吳爾芙如何對自己的丈夫感到愛與愧疚。

  《戴洛維夫人》可說是典型的意識流小說,比起一般有情節和清楚對白的小說,更能讀透每個角色的內心自白,也因此,可以在這些角色中分別找到一點點的吳爾芙本身,藉此拼湊出一個傳奇性人物的思想世界。

  無論如何,個人最喜歡的是這本書對於「死亡」解釋為解脫的觀點。

 

  『死亡是一種反彈。死亡是當人們無法觸及人心,被孤立時的一種溝通的企圖。親密變為疏遠,狂喜會褪色,我們是孤單的。那是死亡的擁抱。』──《戴洛維夫人》p.225

 

  對於無法容許人們自我存在的世界而言,這是對「死亡」最好的註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