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一次讀伊坂至今,已經過了一又半年。如今千葉的回歸,喚醒了當初第一次接觸伊坂幸太郎時的震撼,二話不說,《死神的浮力》甫上市就馬上守在電腦前等待訂購開放。對於千葉,那時先看了金城武主演的《死神的精確度》電影,但真正感受到伊坂筆下死神的真正魅力,是到真正讀了原作小說之後,因此這次也不想錯過。

10511664_789435484411752_2454055485128912466_o (2)  

(本文牽涉小說劇情,未讀本書者請斟酌點閱)

  昨天剛讀完,今天的思緒仍然五味雜陳。

  在《死神的精確度》裡,千葉是個對於死亡徹底冷酷的旁觀者,對於一位盡職的死神來說,這些就只是工作的一部份,並沒有如《死神的浮力》這般致力於闡述「死亡」。而對於一個以死神為題的小說,遲遲到系列作第二本書才談論死亡也是奇事。

  不同於《死神的精確度》,《死神的浮力》是部長篇作品,因此千葉的形象更好捉摸,雖然一樣撲克臉,但又能在千葉的身體裡感受到只屬於他的天真和情感。是的,在《死神的浮力》裡最讓人興奮的一點,就是能讀到千葉的情感,即使只是煩躁和憤怒。

  尤其,《死神的浮力》的渲染力也比伊坂以往的幾部作品還要來的強烈。以往讀《重力小丑》就能鼻酸眼眶紅,但《死神的浮力》我開頭哭著讀,最後也哭著讀完。山野邊遼和他的妻子為了被殺害的女兒走上復仇之路,為了抓住逍遙法外的真凶而規劃出不少復仇計畫,同時,他也是千葉的調查對象,七天後將會被「認可」的平凡人。

  從山野邊這個平凡人的眼中看死亡,格外的令人震撼。其一,是他對女兒的死是如此的執著,其二是不時被喚起對已逝父親的記憶。尤其後者更是讓我悲傷到不能自己。當他的父親對他說,孩子的死亡比他自己死亡還要令人懼怕時,我的眼淚很不爭氣的落下,對比父親到鬼屋裡探路的那層寓意,好深、好痛,沉重到讓人看不清「死亡」的本質,但「愛」的本質卻清晰非常。

  對於活在世上的山野邊夫婦,失去了女兒後,他們活著的意義就是復仇。他們痛恨著女兒的死,但意外地,帶來死亡的死神卻是他們追逐報復的途中,唯一的救贖。或許伊坂想要尋找的答案,偷偷的被藏在這一層微妙的角色關係裡。而千葉,雖然這只是工作,但千葉幫助山野邊夫婦的力道已經超越了他作為死神的「浮力」,因此在最後那對夫婦才會以帕斯卡的名言表達謝意吧。

  而關於本城崇的結局,荒誕超乎常理,但或許那也是伊坂在這段假想的復仇之路上所能得到、和給予讀者的最佳解,可見他真的是位愛與和平的好青年。雖然這無惡不作的狂大惡徒得以延長二十年的壽命,卻必須一直被困在沒人察覺得湖底受苦受難,雖然活著卻又形同死亡,這樣的安排讓讀者心裡的不平找到抒發出口,直呼爽快啊!

  有趣的是,千葉貫徹了「浮力」,沒有放行山野邊遼。

  這讓我想起了以往讀小野不由美的《屍鬼》時讀到,「無論人生前多麼富有、多有聲勢,死後一切全回歸虛無。死亡很殘酷,卻是公平的。」無論千葉對山野邊一家是否產生了特殊的情感,卻仍然認可了山野邊的死亡。至於千葉那份情感的推論基礎,我想一定是千葉再次回到人間出任務時不小心透漏了自己還記得山野邊,分明故事中間還說他沒辦法記得那麼多死去的人類。

  而這一整本書,我覺得最精華、最令我喜愛的片段,就是在第二四四頁的這段對話:

 

  「倒像是神一樣。」她接著說。

  「神?」

  「打出生起就跟在身旁,卻不曾見面,神不都是這樣嗎?」

 

  山野邊夫婦都對千葉有著一種「陌生但未來必定相遇」的奇妙熟悉感,此時便衍生出了這段對話,而這正好就是對「死亡」的最佳註解。打從生命的誕生開始,死亡的腳步就已經邁開。

  人類或許是唯一能夠理解「死亡」概念的生物,但是否能了解、不再畏懼,甚至接受,或許要到那一刻來臨前,我們才會知道答案吧。

  無論如何,這是一本非常傑出的小說,而我相當期待千葉下一次為人間帶來的雨。

  對了,這是那一首〈Sherry〉,節奏很直接的讓人聯想到雨天,輕快不是很悲傷。或許那是因為我和山野邊對這首歌的記憶有所不同的緣故吧。

 

  最後,謝謝伊坂的辛苦親筆簽名,要簽這麼多本應該很累的吧?也謝謝你為我們帶來好故事。

 

10582819_789435514411749_8361325467094331406_o (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